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棚改区里的新春模样

中国新闻来源:新华社 2017年01月30日 04:5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题:真真切切的居住变化 实实在在的民生收获 ——棚改区里的新春模样

  新华社记者盖博铭、白涌泉、孟盈如

  “住了75年的平房,今年年夜饭终于不用再掏煤灰了。”北京西南的丁家洼村,75岁的村民陈全孝感慨地说,“以前置备年货要大冷天骑三蹦子(三轮车)半个小时去赶大集,现在只需要拉着小推车去小区外的便民市场就全乎啦。”

  春节期间,记者走进这座乾隆年间便有记载的小村落。原有300多户的村庄旧址已少有人烟,留下一座座平房与布满岁月痕迹的墙垣。一路之隔,丁家洼村的安置房小区里已是高楼林立、灯火通明,大红灯笼高挂在街灯两侧,小区入口仿古牌楼上写着“人杰地灵”。

  告别了灰色的旧模样,迎来了焕然一新的新住所。刚刚经历棚改的百姓正体验着不一样的新春佳节。

  “以前住的是30平方米的平房,过年放炮都怕把干草垛点着。现在住80多平方米的楼房,没有了臃肿的棉袄和黑乎乎的煤灰,整个人精神头都不一样了。”陈大爷介绍着自己的变化,“生活负担比以前少太多了,洗澡不用自己烧水了,供暖也不用自己烧煤了。”

  同样住在安置房小区的教师张永奇说,农村的“年味”并未减退,乡里乡亲还都住在一个小区,母亲分的房子就在自己楼下,亲朋好友聚起来更方便。以前没地方打乒乓球,现在小区里有活动中心,春节时也和朋友去运动。

  丁家洼村每年春节都会有全村的新年致辞,村党支部副书记高淑霞介绍,以前的新年致辞都是靠“大喇叭广播”,现在安置小区里已建成民俗文化中心,“我们都用电子屏幕滚动播放新年致辞。”

  安置房建筑面积126.28万平方米,安置人口18000人,丁家洼村所在的城关街道棚改工作只是各地民生工程的缩影。近年来,北京、辽宁、广东等地通过棚户区改造,改善和提升百姓家庭住房条件,让百姓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大连市中山区青云街的亿达云集小区,居民李女士介绍,今年是搬到新家后第一个新年。春节最大的变化就是不用在租的房子里过年了,“收拾屋子都特别有干劲”。

  2012年,李女士家所在区域被划为政府统一拆迁地区。拆迁之前,李女士家所在区域是脏乱差的棚户区。冬季气温通常零下10多摄氏度,没有政府统一供暖的棚户区,居民们只能依靠烧煤取暖。

  “在外面租了4年的房子,今年终于能在自己家过年了,心里面敞亮!”李女士说,“以前的老房子过年也没什么装饰物件,摆也摆不下。现在阳台上也能多挂几个灯笼,多摆些鸡年玩偶,图个喜庆。”

  小区里一座座高楼、一排排整齐的垃圾箱、一颗颗笔挺的小树苗。“先不说别的,看这环境心里面就高兴。”居民侯先生对记者说。

  据了解,全国2017年棚户区改造新开工600万套的目标任务已经确定,重大民生工程将继续攻坚克难,不折不扣确保完成。

  对于广东省高州市的钟先生来说,2017年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年。“今年年底,我们家就可以享受优惠,置购一套棚改房。”

  钟先生的父亲是石鼓矿矿区的员工,一家人曾住在矿区的家属楼里。2015年初,广东省煤炭总公司原茂名矿务局的石鼓矿矿区开始征收旧楼棚改,钟先生一家就是受益者之一。

  “当时家属楼只有60多平方米,住不下一家人。后来,就自建了三层小楼搬出来住了。”钟先生开心地说,“今年最大的期待,就是年底可以拿到一套80多平方米的新房。如果棚改房交了钥匙,很有可能就是我的婚房了。”

  钟先生介绍,矿区百姓对新建的棚改房很期待,终于可以从瓦房搬进楼房,生活质量会“好上加好”。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