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李文学)“不看春晚不算过年。”这是袁维伍的爸爸跟他说的话,也是袁维伍跟儿子说的话。
上世纪70年代生于黑龙江穆棱市的袁维伍,对于春晚的记忆却不算太长,“上初二时家里才有电,一台小黑白电视净是雪花”。但从那年起,看春晚成了全家人除夕的一项固定“仪式”。
只是这项“仪式”在两处进行。为了看出好效果,袁维伍总是拉着弟弟跑出山沟,穿着新买的衣服,打着用罐头瓶做的灯笼,早早来到村里主街上有彩电的人家,“雪花虽然还有,但毕竟有了色彩”。
弟弟虽然对一些节目不是太懂,但也被彩色的舞台和服装吸引着不愿走开。两个人一直看到零点钟声快敲响时,家长来叫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吃饺子。
生活中有了春晚,袁维伍才明白,镇里同学常挂在嘴边的那些让他羡慕的话,原来就是春晚流行语。
后来村里有了电视插转台,信号好了,频道也多了,家里换了大彩电。除夕那天,全家人早早忙完手中的活,晚八点准时围坐在电视机前,边看边笑,“其乐融融就是这个意思吧”。
上学的路越走越远,但回家的脚步从没停过, “仪式”凝聚的温情也越来越浓。
“不看春晚不算过年。”爸爸常说的这句话又被袁维伍传给了儿子。如今已经在省城安家的袁维伍,每年春节都要带着妻子儿子回家,陪父母聊天、看春晚。
曾经的那个穷山村家家有了自来水,有了有线电视,还通了网络。在袁维伍的带动下,父母还学会了用手机上网,大屏小屏互动起来,一边看春晚,一边看上了春晚的明星在网上拜年。
“今年哈尔滨分会场太梦幻了,完全就是一个冰雪童话世界。”袁维伍说,父母也被深深震撼了,“我还打算着,带父母看看哈尔滨的冰雕雪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