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在我国西北戈壁深处,矗立着一座小城——东风航天城,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从这里升空。
从建立至今,这座特殊的城市虽然只有60年的历史,但却是中国人飞天圆梦的福地,而和这座奇迹般的城市一同走过的,几代航天人执着的坚守和奉献。
祖辈扎根这里的柳晗,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负责发射场地面设施设备保障维护的一名工作人员。工作6年,他转战过多个工作岗位,参加过27次卫星发射任务和3次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满腔热爱与一丝不苟为一次次的航天逐梦保驾护航。
祖辈扎根大漠戈壁
28岁的柳晗是个名副其实的“航三代”。
1958年,柳晗的爷爷柳焕章、奶奶张淑娟跟随志愿军第20兵团,从朝鲜前线转战茫茫戈壁展开基础建设,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这些年轻人吃沙枣充饥,在积满细沙的帐篷过夜。没有人会想到,十二年后,就是在他们开拓的这片土地上,中国“两弹一星”中的首枚东风导弹和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先后问世,震惊世界。
柳晗的父亲柳林、母亲韩丽玲也一直战斗在航天发射第一线。工作期间,他们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萌芽到实施,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由起飞到辉煌的全过程。
“我父亲在点号工作,离咱们城里面可能有三四十公里,没有路,全是戈壁滩,往返至少要四个小时,有时候任务忙,一两个月回不了家。”柳晗说。
“那个时候,这里根本不像现在这样生活物品供应这么完备。有一次母亲休假带我回老家,我才知道喝酸奶可以用吸管,第一次看到‘吸管’这个‘神奇’的东西,被小伙伴笑话得哭了鼻子。”
虽然没有父母的时常陪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柳晗开始慢慢理解为什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这一干就是几十年。也许就是那时候,接续奋斗的种子在他心中发了芽。
投身航天 青春无悔
为了对得起“航三代”这个光荣的称呼,柳晗像上足了发条的闹钟一样扑在岗位上。他每天的工作是查看地面上所有和发射相关设备的运行状况,处理各种隐患,确保最后的发射能顺利完成。
工作中的柳晗(右)
面对每天大量的检查和调配工作,柳晗觉得自己已经培养出了“强迫症”,每一件需要处理的事儿,他都会在心里仔仔细细地琢磨上许多次。
“航天任务,这里面需要很多很多平平淡淡的工作人员去完成,可能你做了,不一定能够突出什么,但是你没做,或者没做好,可能就直接导致很多事情无法完成。”
这两年,发射场很多地面设备开始成批次的更新换代。在高密度常态化的任务趋势下,柳晗在正常任务保障的同时又要见缝插针协调进行项目改造;在非任务期间他还要负责牵头组织进行发射场地面设施设备检修检测工作。
因为工作原因,对妻子和女儿的疏于照顾让他满怀歉意。柳晗和妻子结识于兰州大学,妻子曾经希望两个人毕业后能去北京发展,但是柳晗一直告诉她,自己肯定要回到东风航天城的。
妻子最终成全了他,2013年7月23日放弃了在北京高收入的工作,来到戈壁与他结婚。上午领完证后,小两口决定晚上下馆子庆祝一下。谁料到,发射场加注流量计突发故障,首长指示立刻组织排故归零,作为主管参谋的柳晗在给新婚妻子留下了一句“等我回家”后就匆匆赶赴了现场。
午夜时分,完成任务的柳晗带着一身油污回到家中,妻子还在眼巴巴地盼着他。当知道妻子为了他那句“吃顿好的庆祝一下”还未吃饭时,他拉着妻子来到街上。可是,半夜哪还有餐馆开门啊!内疚的柳晗只得带着妻子回家泡了两包平时为了加班准备的方便面充饥。
这两包泡面,就是他们新婚的第一餐。
从女儿出生到现在他陪女儿度过的完整周末屈指可数。“虽然现在女儿不让我抱,但是我相信等她长大了会理解我的,就像我小时候也不理解父母,但是长大后也选择了这里一样。”柳晗笑着说。
在东风航天城外,戈壁中一片片繁茂的胡杨林十分显眼。柳晗说,这种植物一旦扎根,就会从少变多,由弱长强,最终成为戈壁滩上的震撼景观。而从东风航天城的第一代拓荒者,到第二代建设者,再到今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扎根戈壁的年轻航天人,这片土地已经不仅仅是驻守在这的人们生活的地方,也是他们血脉里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