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看他训练,比看美国大片还要精彩;听他分享训练经验,就像一样身临其境走向战场……”,“他”是谁?
“他是我们手榴弹投掷和战术基础动作训练的‘小教员’。”
“他是‘特种兵’,‘黑豹’集训队的牛人。”
“他是一名新选晋的下士,却胜任我们终极士官集训队的副队长。”
“他是我们的‘明星’,还立过二等功。”
他,是洛绒吞召,一名国防战士。
“雪山牦牛”身怀绝技
洛绒吞召所在的某集团军炮兵团镇守西南边陲,素有“乌蒙铁军”之称。1998年,中央军委转发该团“全面搞建设、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的基本经验。
洛绒吞召,黑黑瘦瘦,结实精干,典型的草原汉子,现任该团反坦克导弹连导弹班副班长。因为具备了憨厚、忠诚、坚韧、顽强的精神,被身边的战友称作“雪山牦牛”。
戴着防毒面具手榴弹实投,只见70米开外的一群活物靶顿时被炸得灰飞烟灭;刺杀对抗,出枪、扫腿、转身,当对手还未反应过来,枪托直逼咽喉要害,一把训练木枪硬是被他耍的活灵活现……
最精彩的故事发生在2014年5月。当时,洛绒吞召参加该集团军组织的“特战”集训比武,一场带实战背景的丛林作战在雨夜打响,比武中识图用图、攀岩、武装泅渡、野外生存等考核课目,他一路过关斩将。
考核结束,洛绒吞召被集团军表彰为“手榴弹投掷使用第一名”并荣获“践行强军目标先进个人”。
不做“个别”从翻字典开始
但是在他的成绩和荣誉背后却发生过很多的辛酸和艰苦。
刚入伍时,洛绒吞召是新兵营里的“个别人”,很难和大家融到一块去。
由于汉语水平较差,与连队战友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沟通都存在困难。训练有困难了不知道怎么问,心里有苦恼了不知道向谁说,初到军营的洛绒吞召第一次感到了吃力。正纠结自己只是一头“蛮牛”时,了解到情况的团政委朱江把《新华字典》和《成语词典》送到了他的手中,他很快找到了症结所在。为了能尽快融入集体,洛绒吞召还主动找来《解放军报》,请战友一个字一个字地教自己,自己逐字逐句的查找。晚上别人就寝睡觉了,洛绒吞召就一个人躲在学习室里抄写汉字,每天训练回到班里又不厌其烦的念叨着“窗帘、桌子、椅子、被子……”通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洛绒吞召和战友们交流的隔阂消除了,还能流畅地读完《解放军报》上的文章,甚至可以流利的唱完一首流行歌曲。
要当就当“将军手里的利剑”
一次,报纸上刊登团里拉巴顿珠爱军精武事迹,洛绒吞召倍受鼓舞,认为自己也应该像他一样,当一个能打胜仗的尖兵,当一把“将军手里的利剑”,当一名真正的“王牌刺刀手”。
此后,洛绒吞召的训练更加刻苦,训练成绩有了很大提升,五公里、手榴弹投掷、战术基础动作、射击等训练课目成绩在新兵中出类拔萃,在新训考核中获得了全能第一的好成绩。
机会都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下连后不久,洛绒吞召参加团里组织的“创破纪录”比武,在共同科目比赛中获得全能第二名的好成绩。因为训练成绩突出,被推荐到旅参加特种兵的集训,随后又被选拔参加军区组织的“黑豹-2014特种侦察兵集训”。
参加“黑豹”集训的都是士官,望着眼前这个95后的“一拐”,大家纷纷投来怀疑的目光:就他?能行吗?作为集训队年龄最小的洛绒吞召并没有理会周围人的猜疑,反而提出要与一名中士班长比力量“扳手腕”,一分钟的比拼高下立现,洛绒吞召获得胜利。从此,周围的人不再怀疑这个95后毛头小子到底有没有作为,而是好奇他到底能有多大作为。
集训不久,洛绒吞召就遇到了“拦路虎”,第一次武装泅渡训练,“武装泅渡是每一名特种兵的必修课,不会水的人只能被淘汰。”面对教官的苛刻要求,“旱鸭子”洛绒吞召二话不说“嘭”跳进水里,愣是“狗刨”了一公里,靠着这股拼劲、狠劲,洛绒吞召征服了一个个特种训练科目。
集训阶段的最后一次综合演练,要昼夜行军150多公里,小队通过一处河边,洛绒吞召一脚踩空滚到了河底,韧带当场撕裂、半月板受伤,任务面前,洛绒吞召不顾队友的劝说,坚持要走完最后的五十多公里,“就是爬我也要爬到终点!”洛绒吞召大吼一声,咬紧牙关,拖着两条血水混杂的腿赶上了队伍,最终小队取得了综合演练第二名的好成绩。
集训结束,洛绒吞召实践操作训练精准,军事素质敢与老班长“叫板”的硬功夫,他不仅掌握了索降攀岩、武装泅渡、野外生存、武器应用等20多项军事技能,还练就了专业理论“门儿清”。取得全能第二名和多个单项第一的好成绩。
战场上只有冠军
年初,团里刚组建反坦克突击分队,洛绒吞召毛遂自荐担任反坦克导弹突击小队队长。为练就一招制敌的“奇招”,他带着突击分队队员每天背着50余斤的装备爬陡坡、越沟壑、穿林海,摸索出行进中对运动目标攻击、快打快撤等3项突击炮特种战法,每次与对手遭遇都能先发制人,成为名副其实“雪山牦牛”。
“战场上只有冠军,没有亚军!”凭着这样的理念,洛绒吞召正一步步地向“全能尖兵”迈近。入伍4年,多次受到上级赞扬和肯定先后获得军区授予的“黑豹勋章”和“特战尖兵”称号,荣立二等功一次。
洛绒吞召在热带丛林进行战术训练
洛绒吞召进行水中搜索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