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秋野:让农民背上的农药箱自己“飞起来”

创业圆梦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 2016-10-31 第220期 A-A+

央视网消息 陈金秋野是一个飞行发烧友,从小就喜欢各类飞行器。9年前,他在电视上无意间看到有人用飞机来喷洒农药,就开始琢磨能不能对飞机进行改装,降低喷洒作业成本。有了这种想法之后,陈金秋野就开始着手做研发。

将爱好变事业

在西安阎良航空基地,有个西安航空创业实验室,这是基地为航空爱好者及航空科技人才打造的创业平台。陈金秋野大学毕业后,和从事航空教育的父亲陈冬华,以及20多名“80后”、“90后”的年轻人,一起“让兴趣催生梦想,把爱好变成事业”。2010年他们开办了一家科技公司,专注于那时尚未声名鹊起的无人机研发。

“据中国农药网统计,我国每年因打农药中毒的人数竟有十万,致死率高达20%。传统打药方式不仅可能会造成身体受损,而且因为喷洒不均匀还会造成部分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陈金秋野说,正因为如此,他决定自己研发的无人机只专注于农药喷洒。

一路艰辛一路歌

研发过程并不顺利。“消费类无人机的使用频次比较低;而植保无人机在药期使用频率非常高。”陈金秋野和他的团队开始不停的尝试,对无人机的整体结构、控制系统、使用材料进行反复试验,在不知道多少次的失败之后,2014年6月,他的第一款无人机定型了。

制造出无人机并不是陈金秋野创业成功的标志,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依然是考验。为此,他再次踏上奔往各地的旅程,“我们和各地的植保站、种粮大户合作,为他们展示我们的技术。”就是靠这样的技术展示,“植保无人机”得到了农民的认同,陈金秋野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第一块市场。

让农民背上的农药箱自己飞起来

“您只要站在地边,手拿遥控器,想打哪儿,就飞哪儿。”陈金秋野这款拥有5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无人机不仅在灵活性、精准性、农药利用率上有了很大提高,一两亩地也能使用。更重要的是在关中地区人工打药成本一亩地40元的当下,无人机打药的成本只有10元。传统人工打药的方式,打(农药)一亩地需要35分钟,而用植保无人机打(农药)一亩地仅需要45秒。

目前,陈金秋野的公司已经实现了盈利,但是他的目标还不仅在于此。陈金秋野说,除了将每台造价数万元的无人机卖出去外,他们还根据中国大多数农民人均耕地小的特点,在规划着自己的“服务供应商”之路。“一两亩地确实划不来买一台无人机,所以我们专门成立服务部门,为农民提供打药服务。”

陈金秋野希望在“植保无人机”的推动下,让更多的普通农民用上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同时为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016年,陈金秋野当选“2016中国创业榜样”。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