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治国理政新实践-北京篇】北京工商:六成业务量网上注册完成 企业名称登记不超过2个工作日

中国新闻来源:千龙网 2016年08月26日 14:5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千龙网北京8月25日讯(记者 刘洪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两年多来,北京市工商部门积极推动改善首都营商环境,促进产业疏解和结构优化,使得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得到了有效激发和释放,与此同时通过工商注册便利化等一揽子举措不断优化提升对企业的服务,可以说是实现了改革的“乘数效应”。

  8月25日,记者从北京市工商局获悉,截至2016年7月底,北京市企业存量超过130万户,升至全国第六位,每万人拥有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尤其是近两年,每年新设立企业超过20万户。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商事主体结构和质量持续优化、投资流向更加合理,呈现量质并升的势头。

  “先照后证” 超十万市场主体享受改革福利

  两年前,“办个执照,累个半死”,如果要开办一家公司需要跨越许多“门槛”,除了要有足够的资本,还要取得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这就是“先证后照”。而在“先照后证”改革后,创业者只需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向主管部门申请。

  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将食品药品、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新闻出版、文化教育等多个行业的153项前置许可审批改为后置许可审批,仅保留了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37项前置审批事项。此项改革实施以来,全市共办理“先照后证”业务16.94万件,超过13.85万户市场主体享受到了“先照后证”改革便利。

  北京市工商局注册处处长况旭表示,“先照后证”改革不仅仅是审批环节的简单调整,更是极大地简化了市场准入手续,降低了投资创业成本。这其实也是对政府部门事中事后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避免“一放就乱”,防止截留改革红利。

  为此,北京工商依托“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平台创造性的构建了两个闭环,一个是在工商部门与许可审批部门之间建立了信息交换闭环,一个是在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了信息传递闭环,从而将证照衔接、监管联动、执法协作、信息公示等方面的制度措施有机统筹起来。

  目前,在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上,已有55个部门参与信息归集,归集信息涉及税收、安全生产、环保、旅游、食品等众多领域。企业信用信息网归集的信息总量已突破7500万条,过去四年的年均增速超过35%;累计向社会提供查询12.6亿户次,日均查询量超过200万户次,较四年前增长了12倍。

  “多证合一” 创业梦想加速照进现实

  两年前,设立一家企业的程序之复杂,曾让不少创业者的创业梦总是悬在半空而不能落地。为了一纸营业执照,有的企业三五个月也办不下来。

  2015年9月29日,北京工商发出了首张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标志着北京市正式开始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据介绍,北京工商将统计登记纳入合办范围,实现企业在市场准入环节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统计“四证合一”办理。改革前,企业在准入环节需要向多个部门申请办理多个证照,最快20多个工作日才能办结;改革实施后企业只需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3-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

  从事虚拟现实教育的北京微视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首批分享“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红利的初创企业之一。该公司负责人杨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前总觉得政府部门进门难、办事难,关关卡卡很多,但在我们办理的过程中并不是这样,流程很顺利,一周之内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企业发展最怕的是折腾。”杨威说,初创型企业尤其是初创期的高科技企业发展速度是很快的,市场的先机与商机经不起折腾,而多证合一真的是为企业降低了时间上的消耗,“不用来来回回跑,程序上也不用来回反复,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上了。”

  据况旭向记者透露,目前在“四证合一”的基础上,北京工商正积极与人力社保等部门对接,将社会保险登记纳入合办范围,确保今年10月1日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

  要想让企业少跑腿就得让信息多跑路

  除此之外,北京工商系统近年来也不断利用科技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据介绍,为满足“互联网+”时代公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北京工商通过搭建公司登记网上快捷通道、推行名称登记全流程网上办理、运用大数据手段等措施,不断优化工商登记在线服务。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市60%以上的业务量通过网上登记完成,名称登记由原来的5工作日缩短到1-2个工作日,名称业务整体核准率和一次性核准率分别提高到91.95%和77.43%。

  创新无止境,服务无尽头。据介绍,为持续优化市场准入服务,北京工商下一步将加快启动全程电子化试点应用,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移动技术,建立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全程电子化服务平台,选择海淀区作为试点区域,逐步推进本市全程电子化工作;加快启动公司简易注销登记试点,针对未开业企业和无债务企业,出台更加简易便利的退出措施,依托北京市企业登记公告平台,推出简化注销公告、清算组备案程序的措施。

  为方便企业就近办理业务,北京工商还在全市累计建立了30余个登记分中心,受理登记业务比例达到15%。此外,不再按照注册资本划分登记管辖权限,除法律法规规定需在市局登记以及根据管理需要的少数特殊行业外,一律下放至分局登记。金融机构、众创空间也在积极承接工商登记前端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为简化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流程,十六区分局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燕山分局均获授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辖权。由此,北京市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分局均取得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权的地区。

  新设企业数量暴涨 质量结构持续优化

  “商事制度改革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发作用以及结构优化,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况旭向记者分析说,首先从数量来看,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开启,当年企业设立数量同比增长80%以上,相比过去几年都没有达到两位数这一增长速度是惊人的,2015年、2016年仍保持在高位增长;其次从结构来看,创新型企业结构在提升,比如科技型企业占到全市新设立企业的40以上,过去则只占到25%左右。

  截至2016年7月底,全市市场主体存量194.36万户,同比增长8.98%。其中企业存量130.06万户,同比增长16.54%;个体工商户存量63.59万户,同比减少3.76%。今年新设个体户下降更是超过五成。今年新设企业与个体比为8.27:1,而去年同期为3.75:1;存续企业与个体比为2.05:1,去年同期为1.69:1。而第三产业新设企业数量占比一直保持在95%以上水平,并呈小幅提升态势。

  “这充分体现了北京服务型城市的特点。”从新设企业空间布局上看,第三产业偏好于海淀、通州、石景山、丰台、朝阳,第二产业偏好于顺义、开发区、大兴,第一产业则偏好于房山、大兴、密云、延庆等郊区。由此看出,企业发展也在更加符合区域功能定位要求。

  另外一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北京市首次印发《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以来,至2016年7月底,不予办理涉及禁限目录登记业务1.52万件,涉及企业注册资本总额105.71亿元。今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不予办理涉及禁限目录登记业务2350件。

  分析认为,《目录》实施两年来,涉及产业禁限范围的工商登记申请呈快速递减趋势,说明产业负面清单管理政策发挥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产业格局的巨变仍在进一步酝酿升级。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