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习近平再谈循环经济:青海要发挥示范作用

新闻频道 来源:央视网 2016年08月24日 14:3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刚抵达平均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便驱车60公里来到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码头。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封闭的高原式盆地。那里有着无边无际的荒漠和数不清的盐湖。

  习近平在这里听取了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情况介绍,他说:“循环利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全国都应该走这样的路。青海要把这件事情办好,发挥示范作用。”

习近平到青海考察,走进察尔汗盐湖,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习近平到青海考察,走进察尔汗盐湖,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列入首批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实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之一,也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较为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

  发展循环经济是习近平一直在提倡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以贯之 屡屡实践

  说起习近平对循环经济的关注,大概要追溯到40多年前。1974年,在陕西插队的习近平在报纸上看到四川有些农村在建沼气池,他就向公社请假,自费到四川去学习建沼气池技术,回村修建了陕北第一口沼气池,带领村民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困难,这是习近平对循环经济的一次有力实践。

沼气池旁边窑洞的外墙上,是一幅手绘的宣传画。上面写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大字。图片来源:新华网

沼气池旁边窑洞外墙上,是一幅手绘的宣传画。图片来源:新华网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中,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一直是重要内容。

  在正定,习近平结合当地实际提出要树立“大农业”思想,转变种植观念,提高农业技术,建立合理的、平衡发展的经济结构,实行农业生态平衡、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相统一和建立良性循环生产结构的战略措施。在习近平主持下,正定县委于1985年制订《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强调:保护环境,消除污染,治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人民生产、生活的迫切要求。

  在宁德,习近平为改变闽东地区落后面貌,他立足闽东地区主要靠农业吃饭、存在沿海与山区双重经济形态的实际,因地制宜,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山海经”,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他提出要把眼光放得远些,思路打得广些,开发利用一些宜农、宜林、宜渔的新资源,以适应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鼓励地方开创“绿色工程”,依托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发展开发性立体种植业,实行集约经营,专业协作。

  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吴泾化工区调研。上海化工区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工业区实行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形成了循环产业链,大大节约了资源,降低了能耗,实现生产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平衡。习近平叮嘱大家,要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循环经济制度 步步完善

  循环经济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循环经济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把循环经济作为由于过度消耗自然资源而产生环境风险的重要应对措施。2008年,国家颁布《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循环经济的相关目标应当纳入地方政府的投资和发展计划。2012年发布的 《“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更将循环经济上升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

  2015年11月10日在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既要有眼前经济的稳定增长,又要考虑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循环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2016年8月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要初步形成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实现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

  习近平强调:“在产业结构层面,要大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资源节约型产业框架,在改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逐步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取代现有的资源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三次产业之间优势互补,协调好产业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

  发展理念 渐渐成熟

  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是双生子,彼此共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理论来指导工业发展,实现工业化和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

  当今中国,经过多年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是: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极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单纯依靠刺激政策和政府对经济大规模直接干预的增长,只治标、不治本,而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则更难以持久。粗放型发展方式不但使我国能源、资源不堪重负,而且造成大范围雾霾、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等突出环境问题。种种情况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瓶颈制约是资源环境,最大“心头之患”也是资源环境。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使命,洞悉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跃迁的发展大势和客观规律,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凝聚形成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

  发展循环型经济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如何更好的利用好,保障好,发挥好循环经济强大能力还在持续深入。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发展循环经济,带领中国经济再上高峰,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途必不太远!(文/林孔仕 霍筠霞 刘畅 张莉)

编辑:霍筠霞 责任编辑:王敬东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