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习近平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指明方向

新闻频道 来源:学习中国 2016年05月27日 01:2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是我们的“北大仓”,农业供给侧改革特别重要。今年3月7日,习近平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表示,黑龙江农业很重要,将来去了肯定要看农业。5月24日,习近平前往黑龙江农村考察调研兑现承诺,他深入田间、走访农家,深入了解当地土地流转、粮食生产、产业结构等情况,并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方向,他指出:“价格一头连着老百姓,要做好农业的精准补贴工作,把去库存、补短板有机结合起来。”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图为:2016年5月23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调研。这是5月24日上午,习近平在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了解箱式快速育秧技术流程。

  一、降低成本、稳定价格

  “谷贵伤民”、“谷贱伤农”。农产品价格过高,超过了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经济支付能力,影响到人民的基本消费需求,致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产品价格过低,农民收入可能低于农民的成本投入,造成农民直接亏损,降低农民的再生产能力,会伤害农民的再生产积极性。无论伤民还是伤农都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悖。粮价作为“百价”之源,粮价不稳会导致后续产业链条一系列产品价格的波动,因此,必须保持粮价在一个相对合理范围之内,既要让农民不断增收,又不致于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造成太大影响。2011年5月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指出:“政府要尽力掌控好农产品价格的度,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高了怕城市中低收入的受不了,低了农民积极性也没有了,菜贱谷贱伤农这个问题就出来了。”

  稳定价格,要降低农业成本。我国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产品价格高过国际市场价格,使竞争力低下。国内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差距很大,国内农产品价格不但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部分农产品甚至还远高于配额内的进口到岸价格。如此高成本,在国际上完全不具备竞争优势,国内消费者也不愿意买国内的农产品。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只能是增产越多,亏损越多。因此,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途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农业规模经营产出比高、抗风险能力强,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提倡规模经营,近几年土地流转呈现出快速推进势头,但总体上看,小农分散经营的格局未变,规模经营还有很大空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2014年9月29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规模适度,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要让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此次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习近平强调:“东北地区有条件发展规模化经营,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稳、步子迈得开。”

  稳定价格,还要进行结构调整,解决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农产品的价格与供求关系息息相关。供给大于需求,粮食价格下降,农民的收入降低,生产积极性就会下降;供给不足,粮食价格上升,却会影响到大众的基本消费需求。从农业现状来看,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总量和质量上的结构性失衡,即有的农产品多了,库存爆满,有的又少了,大量依靠进口;高品质产品供不应求,一般性产品、大路货又供大于求。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就必须增加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的供给,减少一般农产品的供应;增加高产区,减少低产区;增加特色农产品供给量。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由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场导向,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图为:2011年5月8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调研。这是习近平在兴仁县屯脚镇苗族村寨鲤鱼村和村民代表座谈一起探讨农村发展的举措。

  二、深化改革、精准施补

  农业政策是主导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保护农业生产,保证粮食安全,维护农民利益,都离不开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农业补贴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支农护农政策。从2004年开始,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实现了农业补贴由间接补贴为主向直接补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之后补贴力度逐年增大,2015年国家共拨付三项补贴资金1434亿元,可见支持力度之大。农业补贴在我国实行十多年来,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实施中的偏差,导致农业补贴政策指向性不够清晰、精准度不高。比如,一些农民嫌种粮比较效益低,种植蔬菜、林木、花卉,而这部分地也能得到补贴,与之对应,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却很难得到除自己承包耕地之外的补贴支持,导致种粮积极性下降,其后果不仅使耕地非粮化的倾向愈演愈烈愈,而且也不利于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2015年,财政部、农业部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15年调整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三项农业补贴“三合一”,整合成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产能提升。种粮多、补贴多才能不断增加农民的获得感,鼓励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目的是提高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提高政策效能。新时期新阶段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关键要在提高补贴精准性和效能上下大功夫。

  补贴精准不精准,关键看补贴对象是否精准,看补贴是否有利于帮助解决补贴对象经营中主要矛盾和困难,看是否满足了农户的发展诉求。

  第一,补贴对象要精准。在多数地方,农业“三项补贴”已经演变为农民的收入补贴,一些农民即使不种粮或者不种地,也能得到补贴。而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却很难得到除自己承包耕地之外的补贴支持。因此,要强化精准意识,增强补贴的精准性,将支持对象确定为主要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生产经营者,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体现“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

  第二,政策目标要精准。要将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抓住农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主形态”和关键“短板”,给农民发展绿色农业吃下“定心丸”。加强对耕地地力保护的支持,“用养结合”有利于缓解农业支撑要素紧绷、环境透支等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种补结合”有利于促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

  第三,资金使用要精准。根据当前化肥和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的情况,各地要从中央财政提前下达的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的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三项补贴”资金分配使用监管,对骗取、套取、贪污、挤占、挪用农业“三项补贴”资金的,或违规发放农业“三项补贴”资金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图为: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调研。这是7月16日,习近平在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视察水稻长势。

  三、去库存、补短板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去库存、补短板有机结合起来,避免“谷贵伤民”、“谷贱伤农”现象的恶性循环。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 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实现了建国以来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农民收入“十二连增”,但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粮食进口规模不断高企,而国内托市收储的粮食库存也将保持高位,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现象。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首先要对于大众农产品进行去库存,调整粮食供给结构。所谓去库存,就是要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农业的库存主要指的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及大豆、棉花、红枣、苹果等农产品,堆积在粮仓里。据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员臧云鹏介绍,按照世界粮农组织的标准,库存消费比在17%-18%属于安全区域,即达到粮食的安全状态,而目前中国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这一水平。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多措并举消化粮食库存。”库存压力最大的是玉米,所以去库存更加重视去玉米库存。针对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过大和国家库存水平过高等问题,一方面,要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的玉米种植,减少玉米产能;另一方面,要刺激下游加工企业收购国储玉米。同时还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和粮食收储政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其次要补短板,既要补数量短板;又要补质量短板;还要补竞争力短板。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补数量短板就是要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保障农产品数量充足。补质量短板就是要从过去数量为先转到质量数量并重上来,要在质量安全上满足消费者需要。农业部长韩长赋介绍,“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秦巴山区的不少农业企业主打‘绿色环保’牌,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不但市场销路大大拓展,农产品的价格也得到大幅提升,农产品的效益更加显着。”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在吉林延边考察调研时强调:“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补竞争力短板就是要通过政策完善、改革开放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韩长赋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一是使农产品能够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二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使农民得到更多收入。三是实现扬长补短,在巩固生产能力的同时,缓解资源环境的压力。

  习近平指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米袋子”、“菜篮子”始终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老百姓的“米袋子”更满,“菜篮子”更优, 农民的“钱袋子”更鼓,农业更有魅力,农村更有活力。

编辑:刘亮 责任编辑:王敬东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