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央视评论】这个根源不除 “虚假大学”就打不完!

评论页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6年05月21日 21:2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日前,民间教育服务类网站“上大学网”公布了第五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榜单共有73所虚假大学,涉及16个省份,其中北京23所,约占1/3,再次排名第一。此外,山东8所、上海和四川各7所。

“虚假大学”≠“野鸡大学”

对于这一虚假大学警示榜,不少媒体以“野鸡大学”加以报道,这其实混淆了“虚假大学”与“野鸡大学”的性质。

“野鸡大学”这一概念来自美国,由于美国的高等教育实行自主办学、自授学位,因此存在一批学校,虽然有合法注册,可是教育质量很低,授予的学位根本得不到认可,这类学校被称为“野鸡大学”。很多不明就里的出国留学者,会上“野鸡大学”的当。

虚假大学从本质上说,是利用网络搞一个虚假的大学网站卖假文凭,为此,应该由司法机关以涉嫌诈骗罪进行追查,及时注销网站,同时要从消除我国“学历社会”的学历情结着手,来消除假文凭现象。

监管主体是司法机关,教育部门只能被动接招

有舆论呼吁要取缔虚假大学,但是虚假大学,顾名思义,是子虚乌有的大学。根本没有注册,也没有校舍,没有师资,其性质就是网络诈骗,和网络电信诈骗、金融诈骗的性质是一样的。与“野鸡大学”不同,一个根本没有在教育部注册、备案过的“大学”,取缔无从说起。

对虚假大学现象进行治理,不是由教育部门加强监管,而应该由司法机关进行严厉查处,及时在网上发现虚假大学网站,然后注销网站,并顺藤摸瓜铲除诈骗团伙。民间的教育服务类机构,可以找出虚假大学网站,那网络警察没有理由发现不了这些虚假大学网站,应第一时间进行注销。虚假大学在网上招摇过市,不得不说,与监管、查处主体不清楚有关,这不属于教育部门监管,而属于司法监管的范畴。

弄一个虚假大学太容易了,诈骗者只要会制作网页,在某个山沟里也可弄一个虚假大学出来。媒体报道称北京的虚假大学多,不是虚假大学建在北京,而是取名为北京某大学的虚假大学多,这是因为这对购买假文凭者更有吸引力。

不去买假文凭 就不会遭遇虚假大学

还有人提醒考生和家长要注意不要被虚假大学所骗,但就虚假大学的“运行模式”来看,参加高考的学生,只要不是想购买假文凭,很难遭遇虚假大学。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所有列进招生计划的学校,都是正规的大学,虚假大学不可能出现;而如果考生没有考出理想的分数,想进计划外招生的学校,只要不想购买假文凭,也不太可能受虚假大学之骗。在我国高考招生中,也有招生欺诈,但招生欺诈主要是混淆学历类型,虚假大学由于没有校舍,根本就不招生,而是直接兜售假文凭。

在中国,并不存在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高等学校颁发的学历得不到认可的情况。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高等学校主要分为三类:

一类是授予全日制文凭、学位的学校,这类学校列入计划招生,学生毕业获得国家承认的文凭;

另一类是授予成人文凭的学校,这类学校进行成人高等教育、自考助学等;

还有一类是进行高等教育培训,不授予学历文凭,只有培训结业证书。

我国每年高考中出现的招生诈骗,主要就是把二、三类和第一类混淆,欺骗考生不要高考成绩,就可以上名校,拿一样的文凭。对于这类欺诈,考生和家长只要理性分析学历类型,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就可以防患。当然,也需要教育部门加强信息公开,让考生和家长了解不同高等教育机构的性质。

掏钱买文凭的 绝不是简单的“上当受骗”

虚假大学是把以前在地摊上卖假文凭搬到了网上,其服务的对象,是购买假文凭者,换言之,购买假文凭者其实是知道这是虚假大学的。

而之所以虚假大学的网站做得很好,可打留下的电话却打不通,这主要是配合购买假文凭者——有的人购买假文凭去找工作,为了让用人单位相信这是真的,给用人单位看学校网站,而有的用人单位也不到官方的网站去验证文凭的真假。

当然,也会有部分被骗的学生和家长不是冲着买文凭去的,但是他们相信“潜规则”存在。试想一个落榜的学生或学生家长,被人告知有这么一所名称高大上的大学,不要高考分数就能入学,毕业后拿的文凭在网上可以查询,和实打实考试上大学拿的文凭“实际效用上相差无几”,哪怕知道这个大学并不正规,是否还会有很大可能买个试试?毕竟凭真才实学就能逆袭的社会生态还未形成,毕竟拿着假文凭在社会上混的风生水起的人大有人在。

虚假大学的真问题是“假文凭”

这表明,虚假大学的真问题是假文凭问题,而假文凭现象又和我国“学历社会”对学历的盲目崇拜有关。学历是求职的敲门砖,有人没有这块砖,就去弄一块假的,加之有用人单位招聘存在腐败现象,假文凭问题也就泛滥。

所以,别指望媒体曝光,虚假大学就能逃之夭夭。一方面需加大查处力度,构建学历联网查询;一方面更需要对购买和使用假文凭的人予以惩戒,必要时可纳入征信记录,让他们为造假付出代价,得不偿失。而最重要的是,必须改革我国的人才评价制度,消除“学历社会”。这才是切断虚假大学利益链的釜底之策。

文丨央视新闻特约撰稿 熊丙奇

监制/杨继红  主编/侯振海

编辑/庞丁 文雅 王瑶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