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王海燕代表:家乡变化大 有村民回家找不到路

中国新闻重庆晨报 2016年03月16日 13:5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我经常上网,看到有人故意唱衰农村,这不公平,更是一种伤害。”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潼南区田家镇佛镇村党支部书记王海燕接受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王海燕以她所在村子为例,介绍了重庆乡村的四大变化。

  “如今有些村民春节回乡过年,有时连路都找不到了。不是因为杂草丛生,而是村子变化太大。”王海燕说。

  基础设施建设给生活带来大变化

  王海燕介绍,“我们村不到1000户人,方圆也就几公里,你猜村里有多长的水泥路?14.7公里!”

  王海燕说,退回去六七年,村里全是“泥巴路”。“但现在村民荷包鼓了,不少人都买了小轿车,过年过节一回家,车子直接停到了家门口。”

  当然,变化的不只是道路。如今,整个佛镇村,家家户户都喝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

  相应地,农村电网、危旧房也得到了改造。今年春节,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后纷纷点赞:“变化太大,回家有时连路都找不到了!”

  产业发展让外出务工者留下

  基础设施好了,发展产业就有了条件。王海燕说,过去由于村里没有产业,四分之三左右的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不过,现在正月都过了,不少人还在家里,因为他们不必再离乡背井外出打工了。

  王海燕说,这些年,佛镇村带头发展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将土地从村民手里流转出来,并免费提供种子、肥料,交给村民种植、代管,并支付打工费。每亩约定一个基本产量,超出部分按比例实行分成奖励。

  王海燕说,繁忙时,村里有100余人到药材园里打工。看到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今年春节后,村里有20多人主动留了下来。

  思想观念转变消除了“等靠要”

  “年富力强的人都以吃低保为耻,逢人都不好意思说。”而现在,交通方便了,村容漂亮了,产业发展了,群众的思想观念也转变了。“我们一些村民以前两眼向上‘等、靠、要’,争着抢着吃低保。”王海燕说,这滋生了懒汉,又造成了不公平,群众对此不满意。

  在一项项产业带动下,村民思维发生了很大改变,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懒散,整日打麻将混日子,一到年底就望救济。

  带动脱贫的“田坎干部”更多了

  王海燕说,这些年村里的“田坎干部”更多了。潼南区建立了“3+1”联动机制,由“区级领导、牵头部门、驻村工作队”对口帮扶贫困村,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现在村里有六户深度贫困户,驻村工作队长期驻村里,对这六户量体裁衣,精准制订扶贫方案,使一些村民摆脱了贫困。

  如今,村镇县的扶贫干部每周会来村里两到三次指导工作。王海燕说,村里就业机会多了,对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也有很大帮助。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