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三问:创新瓶颈怎么破(“十三五”·十三问)

中国新闻人民日报 2016年03月07日 10:3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摘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代表

  学科建设更加聚焦创新

  本报记者 曹玲娟

  “要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关键是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宁生代表说,教育与科技创新关系非常密切,高校的学科建设应当向建设创新型国家聚焦。

  许宁生介绍,“复旦正在系统梳理课程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并在既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增长点,构建面向创新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希望把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科研体系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得更加紧密。”

  “高校在创新体系中是起支撑作用的。”许宁生说,复旦大学在原始创新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学科优势,同时,在微纳电子、脑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能源材料等学科上正全力冲刺,“我们正在推进融合创新,解决综合性的重大创新课题。”

  许宁生认为,创新驱动是一个综合效应,需要技术、管理、经济等多方面人才,多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非常重要,而高校则应发挥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

  吉林省松原市委书记李相国代表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本报记者 祝大伟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吉林省松原市委书记李相国代表认为,只有补齐创新的短板,才能在发展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创新的短板究竟短在哪、该咋补?李相国认为,首先,创新发展的理念不能“短”,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风气。

  “一个地区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推进、人才的培育和创新环境的优化。”李相国说,应该突出发挥区域资源、区位、产业等方面优势,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科研成果优先转化,培育好创新的主导产业和优势新兴产业。

  李相国还认为,地方政府应积极搭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实现科技、人才、设备等资源共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代表

  创新成果告别“雪藏”

  本报记者 贺 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程京代表在听完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后,将涉及创新的内容用笔一一勾画出来,“总理在报告中强调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鼓励创新,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但与创新的需求仍有距离。”程京说。

  他举例,世界上第一款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研发成功后,一直被拒之临床门外,原因就是国家现有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政策中,没有针对“医疗创新技术”的扶持性政策和准入制度。程京说,很多潜心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在最具竞争力的市场窗口期,却被“雪藏”在繁冗的报批文件中,而国外同类产品却攻城略地、抢占市场。为此,他建议,“政府部门在创新技术的落地及应用领域要积极作为,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全程保驾护航。”

  贵州省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胡国珍委员

  做好大数据这篇大文章

  本报记者 苏 艺

  “十三五”时期,贵州如何实现“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贵州省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胡国珍委员的回答是,“必须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突破创新瓶颈。”

  胡国珍说:“我们曾经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观念陈旧,实际效果也不好;而现在,我们有意识地突破常规、改变思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突破创新瓶颈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的关键一步。”

  胡国珍认为,发展战略创新与发展理念创新同样重要,“比如,可以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视觉统筹:张芳曼)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