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罗远芳代表:科研经费管理需要更多弹性

中国新闻羊城晚报 2016年03月07日 17:2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羊城晚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 林园报道:“能够产生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的,除了企业,就是高等院校了。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表达。”昨日,在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广东省副主委、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所长罗远芳教授指出,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在许多方面还有违科研工作客观规律。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对此,罗远芳认为,报告中对经济的表述很多,但对教育、特别是对高等教育说得比较少。

  罗远芳已经连续四年关注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问题。这事关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也关乎科技创新。今年,她又准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据介绍,目前我国对自由探索型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主要发达国家的基础研究经费占R&D总经费的比重多在10%-20%之间,一些发展中大国的比重也多超过15%,而我国基础研究经费还长期在5%左右徘徊。罗远芳认为,基础研究支持力度不足严重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

  罗远芳介绍,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对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到结算都违背科研工作规律。例如,在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时,科技管理部门人为规定了各种经费(如仪器设备费、原材料费、差旅费等)支出的范围、标准等,要求项目负责人严格按规定预算开支,还要求列出计算依据,包括进行多少次试验,需要什么原材料。“科研是一种探索性工作,不确定因素很多,实际上是不可能这样精确预算的。更严重的是,这样做出的预算,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还一般不予调整。”罗远芳说。

  此外,科研经费的拨款方式也有违科研工作客观规律。以广东省为例,近几年每年的科研经费要到5-6月才能下达,到年底要将剩余经费收回国库,第二年5-6月再次下达,年底再次收回。而对于高校来说,7-8月恰逢暑假,实际上能使用经费的时间不到半年。“科研工作是有连续性的,每年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使用经费,对科研工作的不利影响可想而知。”罗远芳表示。

  罗远芳建议,科研经费的预算、项目执行和结题过程中应赋予其更多的弹性和调整区间,并且取消年底将经费收回国库的做法。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