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6日 14:26 来源:
专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来源:湖南日报
![]() |
中央新闻单位记者在采访湘潭县种植杂交水稻的农民。记者 张京明 摄
记者 姚学文
5月13日,湘潭县泉塘子镇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中央新闻单位袁隆平事迹采访团一走进这里,村民便自发放起鞭炮。村民李希明说:“记者同志啊,你们来采访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我们打心里高兴。你们要多宣传袁院士的杂交稻。”
基地建于2003年,是我国第一个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当年,通过农业部验收,亩产达到了807.4公斤,在全国引起轰动。经592名院士提名,该成果被评选为年度全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
初夏季节,大地生机勃勃。然而,一路上,记者看到,路边早稻大多才刚刚插秧不久,尚未返青。可一走入基地,却完全是另一幅景象:禾苗已高达七八寸,长势喜人。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稻田,看不到几分空隙。泉塘子镇农技站站长、全国劳动模范李罗斌介绍:基地以前只示范一季超级稻,目前示范的是双超配套,即早稻超级稻580公斤,晚稻超级稻670公斤。与常规早稻比,超级杂交早稻的播种、收割都要提前10天左右。常规稻现在才插秧,超级杂交早稻幼穗分化已进入第三期。
其实,作为杂交稻示范基地,这里历史已久。早在1984年,袁隆平便看中了这里,但当时只有几十亩地,十几户农户。“袁院士每年都要来这里,最多时一年来七八次。”最早成为示范户之一的尚泉村许家组的杨国安动情地说:“每次来,袁院士都要给我们讲课,手把手教我们栽培技术。”自从成为示范户,杨国安家4亩稻田的产量,就由以前每亩不到300公斤,达到500公斤以上,2003年种的超级稻更是达到635公斤。如今,家里年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巨大的增产效应,引得十里八乡的村民纷纷加入。目前,基地仅核心区就发展到400亩。
杂交稻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也引来127国(次)和全国4万多人次来基地考察与交流。这里也被前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美誉为:“上有苏杭,下有泉塘”。杂交稻也从此不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三系到两系,再到超级杂交稻,基地已累计引进新品种162个,推广面积68万多亩,辐射面积近千万亩。
责编:多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