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春天,袁隆平把上年发现的“鹤立鸡群”的水稻种苗播在试验田里,本以为它们会成为有希望的一代。但事与愿违。不久,秧苗长高了,但参差不齐,成熟很不一致,且没有哪一蔸的性状赶上了它们的前代。这正是遗传学上讲的分离现象。
袁隆平猛然醒悟到,“从遗传学的分离规律看,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现在,它的第二代既然发生了分离,那么,去年发现的“鹤立鸡群”的稻株,就可以断定是一株“天然杂交稻”!想到这里,他几乎高兴得跳了起来,又返回田间,再一次来到出现分离的那些水稻植株的试验田里,仔细地进行调查,一一作了记载,反复统计运算,证明完全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袁隆平不断地在脑海里琢磨着:既然去年那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长势这么好,就充分证明了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探索出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够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那么,也就一定能够将这种杂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由此袁隆平预见,搞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经过多年的探索,在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的召示下,从1964年起,他义无反顾地选定了杂交水稻这道科研课题。
责编:多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