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师生三人避开政治斗争的漩涡,忙碌着水稻雄性不育性的研究。
1968年春天到来了,那些躲藏在臭水沟里大难不死的秧苗,经过他们反复繁殖,已经发展成为两分地的实验田,秧苗插在中古盘7号田里。
秧苗插下去半个多月,两名助手暂时离开了学校,田间管理,观察记录,由袁隆平一人照管。
5月19日,星期天,袁隆平匆匆吃过早餐,骑上自行车去实验田。
来到田边,眼前的景象使他大吃一惊:昨天傍晚还好端端的秧苗,只过了一夜就全部被拔光了,实验田里布满了乱七八糟的脚印。
天哪,经过两年多努力,流了多少汗水,用捡来的几根秧苗培育出来的这些实验材料,再次遭到了灭顶之灾!
袁隆平只觉得脑子里“轰”地一声,浑身发抖,两眼发直,感到天旋地转。实验材料再一次被毁,杂交稻的研究难道就这样被断送掉?
在泥地里呆坐了许久,他回过神来。含着泪水,忍着悲愤,走进烂泥巴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寻找劫后余生的秧苗。在田埂边的污泥里,他发现了半埋着的五根秧苗,就连泥带根把它们抱回家,插在试验盆里。
袁隆平不甘心,还在四处寻找失踪的秧苗。案发后的第四天,他在一口井里发现了一些浮在水面的秧苗,捞上几根一看,果然是他的实验秧苗。他不顾井深水冷,“扑通”一声跳下井去,可是无法捞到沉到井底的秧苗。
学校领导派人抬来了抽水机,把井水抽干,捞出了井底的秧苗,但已经全部沤烂了。
一切迹象证明:轰动全校的“5·18毁禾事件”,是一宗蓄意的恶性破坏事件,纯粹是想阻止袁隆平的研究,不让他的研究成功!
更令人气愤的是,有人居然放出谣言,说毁禾事件是袁隆平自己干的。这些人手段卑鄙,用心险恶,不但破坏了秧苗,还借此陷害袁隆平。
面对这个现实,袁隆平万分痛心,却一如既往地悉心照料着那几根抢救出来的秧苗。沉重的打击,丝毫动摇不了他继续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决心。
责编:多国丽